
农历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,虽然名称不同,各地人民过节习俗也小有差异,但人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却都是相同的。
赛龙舟,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从1934年开始,湘江长沙段慢慢出现长沙民众自发组织的端午龙舟赛。1937年,端午被定为中国竞渡节,当年端午龙舟竞渡现场十分热闹,湘江两岸龙舟观众约计有十余万人,其时长沙总人口为51万人,占整个城市人口的一半(源:长沙晚报)。人们用龙舟竞赛的形式纪念屈原,让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文化中代代传承。
每至端午,家家户户都会买来几斤糯米,在里面放入红枣、大豆,扯上几根麻绳包粽子。为什么用糯米包裹?其实长沙自古便有舞龙时抓糯米打龙头的习俗,糯米是远古时期祀神用的精米,即“糈”。《山海经》及屈赋中多次出现“糈”,《续齐谐记》《荆楚岁时记》等典籍载述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者,亦糯米也。
雄黄作为药用,历史悠久,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即有三方用雄黄治疗疥癣的记载,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药物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将其列为中品,载其“主寒热、鼠瘘、恶疮、疽痔、死肌、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谓其为“治疮杀毒要药也。”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赵巡抚,曾用雄黄驱赶岳麓山的一条蟒蛇,此后每逢端午,长沙人都要喝雄黄酒或是给小孩子的额头、耳鼻、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,以此化毒驱虫。
插艾和菖蒲是端午节习俗之一,家家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,悬于堂中,至今还有部分老一辈长沙人用艾叶给小孩洗澡,以驱瘟祛毒。传说赵巡抚不仅用雄黄驱赶蟒蛇,亦通知每家每户悬挂菖蒲艾叶,菖蒲艾叶变成利剑后吓跑了山中的大蟒蛇。
踏百草,即蹋百草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蹋,践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俗作踏。”南北朝时已有此俗,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五月五日,四民(士农工商)并蹋百草,又有斗百草之戏。”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早晨,人们赤足或者穿新布鞋,在有露水的草丛中行走,直至足部沾满露水为止,长沙人习惯前往岳麓山踏百草、斗百草。
端午至 五毒出
★ 防范措施:
一旦被咬伤,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以中和毒液。
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。
冲洗后包扎,并立即送医救治。
★ 一旦被蛇毒咬伤,
谨记四点能救命:
1. 切忌奔跑
2. 扎紧伤口
3. 及时就医
4. 防护措施
★ 防范措施:
★ 防范措施:
在5-11月蜱虫繁殖和活动的季节,应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
注意个人防护,穿长袖衣裤,裤脚塞入鞋子或袜子中,不要穿拖鞋、凉鞋。每次外出旅游活动后,需仔细检查身体及衣物上是否有蜱虫粘附,最好准备好驱虫剂。
如果被蜱虫咬伤,切勿硬拽,避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。
若蜱虫残留皮肤内,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,使其放松或者死亡后用镊子取出。
如果有蜱虫叮咬史或者野外活动史者,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,应及时就医,并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及早诊治。
马蜂:尾刺进入伤口
不要挤压,用镊子挑出
★ 被马蜂蜇伤后这样处理:
要仔细检查伤口,如果尾刺还在伤口里面,可以用镊子或针尖将其挑出,不可以去挤压伤口,以免毒液扩散。
马蜂的毒液呈现弱碱性,如被马蜂蜇伤,应使用弱酸性的食醋或柠檬涂抹伤口,以中和碱性的蜂毒,止痛消痒。注意被蜂蜇伤的地方,不能用红药水和碘酒之类的药物去涂擦伤患的部位,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。
在对伤口局部进行处理的同时,适当给予抗过敏治疗。
若被多个马蜂蜇伤,或被蜇伤后身体不适,红肿疼痛、胸闷不适、喉咙发痒等,要及时到医院就医。
隐翅虫:对皮肤腐蚀性大,不要用手拍
★ 防范措施:
遇上隐翅虫,用手指轻轻把它弹走,或猛吹口气把它吹走即可。
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,可用肥皂水清洗虫体接触的皮肤,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。
螨虫:夏季首次使用空调要先清洗
★ 防范措施:
在夏季首次使用空调时,一定要记得先清洗。
家中被褥、地毯、窗帘等物品要勤于清洗和晾晒。
责编:李彤
一审:李志
二审:郑玉波
三审:尹青山
来源: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、湖南疾控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